能正是因为能够提供整个电池系统设计,才让吉利、长安等企业这么快的推出自己的电动汽车。
而对于ff未来汽车,那就更是如此。
可以说,ff未来汽车需要什么,神驼电能就要配合去开发什么。
所以,普通电动汽车遇到的着火险情,ff未来汽车,在绝大多数时候,是能够控制的。
这里面核心的就是抑制电池的热失控蔓延。
而这一步,关键技术只要做好两件事,一就是在电芯喷发之前扼制住喷发电芯的“热扩散”。
二就是在电芯喷发之后能够妥善处理喷发物,不至于让喷发物把其他电池给点燃。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可控。
而扼制“热扩散”的思路很简单,那就是加强电芯之间的隔热,然后电芯本身上面加强散热!
当下电动汽车厂商,或者说现在的比亚迪,李毅还有神驼电能的研发人员没有少关注,甚至他们的电池,李毅他们也没少拆。
这些汽车厂商,或者说比亚第,多数都是采用了“侧面隔热,底部单面散热”的方案。
比如比亚迪电池的电芯之间,就填充了很多的有机硅聚合物,还采用了低密度隔热材料和一些阻燃剂的复合材料。
但俗话说堵不如疏。
李毅重生一次,自然知道,与其严防死守单个的电芯热失控上的热量传递,不如想办法做一套实用的研发,赶紧把电芯上面的热量给散出去。
这一点,李毅知道有很多企业做了改进。
当年他在比亚第厂里就做过一种弹匣电池,这种电池结构,在方形电池的较小侧面上,设计了导热结构,这相当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底部水冷板的散热面积。
至于另一个较大的侧面,则采用了网状纳米孔的隔热材料。
这种方案,也是比亚第在18年以前的主要方案。
而且李毅还知道,宁王后来的麒麟电池,就是大胆地采用侧面水冷散热隔热的方案,然后在电池表面较小的侧面设置了隔热的方案。
这个方案的核心就是高集成度的三合一水冷板,既能隔热又能散热。
坦白讲,麒麟电池的技术方案思路还是比较先进的。
但李毅觉得不太认可。
所以他在做神驼电能的电池隔热时候,更多的是学习蜂巢能源的龙鳞甲电池方案。
这种方案,正是现在李毅应用在所有对外出售的神驼电能电池上的方案。
它采用了高度集成的方式,在电池的双面水冷散热。
通过神驼电能实验室还有几种车型实测的效果来看,这种方案可以将神驼电能的换热能力提升一半还多,甚至做到70%都不止。
这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