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弟,你说句心里话,觉得孔府待你们这些佃户好吗?”
老农思索了下,道:“还行吧——俺记得几十年前鞑子还在时,外面的人都活不下去了,可俺们却还有地种,有口饭吃,租子虽高,也不至于饿死。”
“后来鞑子被洪武皇爷赶跑了,大伙儿日子都变好了,孔府还将租子从八成降低到七成哩。要不是这样,俺可养不活四个儿子、两个女儿。”
老农说得挺乐观,可朱元璋却听得心里有点难受。
他道:“租子降到七成也还是高,老弟就这么满足了?”
老农道,“村里教书的先生说了,人要知足,更要懂得感恩。俺们以前都是靠佃大宗长家的田地活下来的,不能因为日子好了就忘了本。”
如果是以前,朱元璋大约只觉得那教书先生的话怪,可在通过刘宽获得一些后世知识后,他很清楚的明白,那教书先生分明是对老农进行了“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本身没错,比如说他派人到军中教育将士忠君爱国,这就很正当。
可那教书先生却叫老农接受孔府制定的不合理高租子,目的明显不良。
念及此处,朱元璋又道:“老弟,我听说西边有很多荒地,地方官府一直在招人垦荒,去了就能分田地,官府还借给种子、农具,甚至可以无偿借用耕牛。”
“而在江南,很多地主因为佃户进城打工,缺人种田,田租都从五成降低到了三四成。”
“不论是去西边,还是去南边,甚至是去北边,种田都比在这儿好过,老弟为何不带着家人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