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这些事看起来不容易,但只要下定决心,也不难做到。
相较于前世,眼下的辛苦是他在三清面前求五百年也求不来的福气。
贾璋天赋异禀,又如此努力,蒋凤举老怀大慰。
如此一来,他未免又给贾璋加了些课业种类,标准也提高了不少。
这也就是说,在蒋先生的带领下,其学生贾璋不但要学大学,还要学小学的学问。
当今之世,读书以举业为重,举业则以经义为本。所谓经义,就是大学。
世人为了科举大多苦读四书,精研集注程文。及至五经,则只专治一本本经,其余不过草草通读不求甚解罢了。
大学尚且有所偏重,更别提以文字训诂为代表的小学了。
虽说大儒名家都必须精通训诂文字,以此阐释经义。但是世人求官之心总比向学之心炽烈。
不过这也无可厚非。寒门士子亟需考中功名改写家族命运,而且他们也没有条件钻研学问。
但若是出身富贵膏粱的读书人还这样做,就难免有些急功近利。
蒋凤举出身寒微,四十余岁才考上三甲,就算留在翰林院为几无出将入相的机会。但他还是选择费劲巴力地留在翰林院这个清水衙门。
无非是想博个清贵名声给儿子铺路罢了,只可惜儿子壮年病逝,这简直就是蒋凤举的锥心之痛。
这些暂且不提,只说蒋凤举如此安排贾璋的学习内容,就足以见到他的远见卓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