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有照相机的游客,如我们常常在巴黎伦敦的游览车上所看见的那样。游客因为忙于摄影,结果弄得没有工夫可以观览那些名胜。他们回家之后当然有权利可以看那些照片,可是那些特拉法加方场(trafa1garsquare)或香舍利榭大街(champselysees)的照片显然是可以在纽约或北平买到的。当这些历史上的名胜变成可谈而不是可游的地方时,一个人到过的地方越多,他所记忆的东西自然越加丰富,可谈的地方自然也越多。因此,这种博学多识的冲动驱使着旅行者说一日的工夫去游览许多地方。他的手中拿着一张游览地方的次序单,到了一个地方,便用铅笔在次序单上划一下。我疑心这种旅行家甚至在过假期的时候,也想讲究工作的效率啦。
\n
这种愚蠢的旅行必然产生了第三种的旅行家,他们照时间表去旅行,预先知道他们要在维也纳或布达佩斯度过几个钟头。这种旅行者在启程之前,替自己制定了一个十全十美的时间表,谨慎遵行。他在家里已经被时钟所束缚,被日历所支配了,到他出门的时候,他依然是被时钟所束缚,被日历所支配。
\n
我觉得旅行的真正动机不是这样,或者不应该是这样。第一、旅行的真正动机应该是旅行到销声匿迹,使人不知去向才对。以更风雅的话讲起来,我们可以称这种旅行为“忘怀一切的旅行”每个人在他的故乡都是很高尚的,不管上流社会对他的印象如何。他被一些传统、条规习惯和义务所束缚。
\n
一个银行家在家乡觉得不易给人家当做平常的人看待,不易使人家忘记他是银行家;据我看来,旅行的真理由就是:他可以跑到一个集群生活中做一个平常的人。介绍信对于那些为商务而旅行的人很有用处,可是商务银行依定义是不在纯粹旅行的范围之内的。一个人如果带了一些介绍信去旅行,是比较没有机会可以发见自己是人类的,而且除偶然人造的社会地位之外,也比较没有机会可以确知上帝怎样把他造成一个人。一个人在外旅行的时候,固然可以得到朋友的招待,在自己所属的社会阶层里活动着,过着舒适的生活;可是在另一方面,像一个童子军在树林里靠着一己的才能那样去活动,是可以得到更大的兴奋的。他有机会可以证明他能够以手示意,而叫到一盘炸鸡,或由一个东京巡警的指示,而在城中来往自如。这么一个旅行者,至少在回家的时候可以减少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