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间的问题了。他希望皇太极好生款待,耐心等候。这又为什么呢?
\n
原来,这位仁兄和洪承畴聊天时,突然看见梁上落下一块灰尘,掉在洪承畴的衣服上,他看见洪承畴小心地用手将它弹开。这仁兄一见,心中窃喜,因此断定,一个连衣服沾上灰尘都不舍得的人,怎么会舍得去死呢?他让皇太极以礼相待,自然会感动于他。
\n
后来有一次,皇太极和洪承畴出外赏雪,看着白茫茫的大雪,两个人的心情极好。但皇太极感觉有些冷意,他想入房,又见洪承畴并无回房的意思,便将自己的披风脱下,为洪承畴披上。洪承畴一回头,见皇太极对他微笑着,心中感动油生,便降了。
\n
洪承畴降清之后,皇太极并末真正委他重任,而是给他弄一个朝廷参谋似的虚职。并让他随清军南下,和多尔兖一起向南进发。虽然,洪承畴降清之初,并未得到清廷多少信任和尊重。但作为对汉民族政策和汉习俗十分了解的明朝降官,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大清朝对中国后来的统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立下汗马功劳。
\n
劝说清朝上层尊崇儒家,学习汉制,尊重汉族文化以及暂缓剃发令等政策的推行,有效地缓解满汉民族的冲突,促进了以汉文化为基础的各民族大团结。可见,不管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洪承畴对整个国家的影响,都是举足轻重和卓有远见的。
\n
4。
\n
有人认为,洪承畴的胞弟洪承畯和他不一样。作为一个文人,他并不认同哥哥的降清行为。晚年的洪承畯隐居于江湖,立誓“头不戴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自己在家乡英溪建造了一条小船,泛舟于江上,过着隐居的生活,最后饿死在船上。
\n
在英溪的石头上,还刻有他留下的“素月孤舟”和“长天秋水”等石刻。
\n
事实上,洪氏兄弟之间的故事,多半是儒家忠君思想作为基础而编撰的。洪承畴的史料,似乎比较真实可信。而洪承畯故事则不然,他是后人在戏曲加工中,融入儒家忠义思想的。洪承畯更喜欢文人生活,他不关心政治,所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