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下风光好,瞰层楼、玉展蓝图。
\n
又回眸、庙宇亭台,清水神居。
\n
唐风宋骨今何在?有拜台虾井,故老遗书。
\n
地久天长,无心木叶萧枯。
\n
当年僧侣犹曾记,现灵光、可结寒庐。
\n
问东溪、水濑洪波,村汉巡渔。
\n
2。古今树德寺
\n
南安洪濑树德寺远建于北宋年间,因周围都是茂密的“树”和“竹”而名“树竹寺”在闽南“竹”与“德”同音,后改名为——树德寺。树德寺原是供奉观音菩萨的,后又兼供赵、康元帅,故树德寺在洪濑,也叫“康宫”
\n
另外,树德寺有一方古石碑记载:“相传宋少主蒙尘,曾此驻跸。”南宋末年,元军大举南下,京都临安沦陷。宋幼主在张世杰、陆秀夫等一批近臣的保护下,一路南逃,经福州而下泉州寻求庇护。不想,泉州守将蒲寿庚降元,幼主一行无法入城,只得转道洪濑,到树德寺暂避一时。后来,幼主流落何方,不见记载。只是,洪濑自此有了“金城内”之称,意思是说,曾有皇帝驾临于此。
\n
清乾隆年间,树德寺在一场大火中夷为平地,后嘉庆年间重建。1927年,军阀陈国辉扩建泉永公路时,把树德寺往后移建了八米,改成现在这个样子。解放后,人民政府将树德寺吸收、改建为洪濑镇文化馆。
\n
我小的时候,树德寺并不供奉神佛,而是作为洪濑镇的文化馆使用。那时,三落三开的上下厅间,摆放着许多桌椅,桌子前高后低呈斜坡状,上面订有许多报刊杂志,供往来读者观赏。当时,资源十分紧缺,文化馆要购买一些书籍供群众阅读,实不容易,又怕群众顺手牵羊,把书和报刊偷回家,故此,报刊、杂志都固定在书桌之上,供人阅读。
\n
因为小的时候爱读书,平时又没多少地方可去,树德寺文化馆也就成为我时常眷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