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山嗽海,人烟辏集其下,宋时为郡守望祭海神之所”这条记载充分说明,远在海神妈祖尝未诞生之前,真武庙其实就是泉州地区最高的海神,肩负着祈风护航的责任。他的价值及海丝史迹,可与九日山媲美。
\n
又有考证,早在楚辞?远游中就有注载:“玄武,北方神名。”在诸多民间神话中,玄武本身是龟蛇的化身,还是降服龟蛇的神灵,众说纷纭。不管怎样,早在唐宋时期,玄武就已演化成道教中举足轻重的大神明,他脚踏龟蛇伟岸的形象,举国皆知。而在泉州,由于海外交通与贸易兴盛,所谓有仙则名,作为水神的玄天上帝,也曾用来祭海。
\n
多数人考证后认为,北宋至南宋前期,祭海祈风都是在法石的真武庙内举行的。直至南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在泉州城南的“笋江、巽水二流之汇,蕃舶客航聚集之地”建起了天后宫,祭海的主祭对象,才被妈祖宫代替。
\n
真武庙的周围,有着数株巨大的古榕树,其大遮天蔽日,夏日来时,凉风徐徐,有许多附近的乡民都跑到这里来休闲纳凉,一时间,人声沸扬,谈笑风生。自古,有寺必有榕,从这些巨大的古榕树中,多少能见证真武庙那段悠久的传奇历史。
\n
和所有闽南古寺庙一样,真武殿为砖、石、木、瓦结构,面阔三间、三进深,中间有天井。大门上挂有“真武圣殿”四个大字,殿柱上有清道光进士翰林庄俊元撰写的对联:脱紫帽于殿前不整冠而正南面;抛罗裳于海角亦跣足以立北朝。殿中奉祀真武大帝,披发仗剑,铣足踏着龟蛇。神龛上有一个巨匾“掌握玄机”系乾隆年间提督马负书所书。
\n
转入后山立于庙宇上方,但见榕荫蔽日,清凉无比。真武庙的屋顶在榕荫树下,飞瓦流脊,原本是红砖红瓦的结构,后经百年风雨的侵蚀,青苔漫长,在原本红色的屋瓦上,浸染成黑灰斑剥的历史,只有侧面墙壁上的红砖依旧,娇艳无比。
\n
千年的真武庙,正如一个传说。虽然,他没有泉州其它古寺古庙那么大的规模,却因地理位置独特,记录了泉州一段海丝历史,更是中国与世界海丝之路的证明。那一块吞海石,就是数千年来海上水手的祈望——就算海波千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