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混珠?还是后人仰慕他的才学,着意模仿?或是他从来留字不留名?我们无从得知!但有一点,王十朋是个尽人皆知的好官,在泉州倍受尊重,人们才会以各种方式纪念于他。
\n
而今,不管这字是王十朋所书,抑或是后人模仿之笔,面对苍天巨石、佛光禅理,我们都应该常怀敬畏之心,用心去瞻仰,用灵去交融
\n
3。梦之所在,心游法海
\n
法之玄妙,在于心的理悟与灵的融汇!
\n
从踏上南天寺开始,心与法的灵妙之处,便时时碰撞。法堂,是众多高僧辩论与自悟的佛家圣地,是心向佛主,欲修法悟之人学法、弘法的场所。自禅宗百丈怀海禅师提出“不立佛殿,唯树法堂”以来,人们对法堂的尊重与认可,越发强烈起来。
\n
心既是法,心亦是佛。诚佛修法之人,必先修心方能悟法。心是法的基础,法是心的归宿。作为佛家七枷蓝之一,法堂又是供奉经、律、论三宝之所,是为藏经阁。而底层大厅,是禅林演布佛法、弘扬佛光之地。佛家以为,生命不单纯是肉体,它有思维。因此,人们普遍认为,人是有灵魂的,但灵魂有好坏,故需要修炼,方可以正身。所以,不管是佛家弟子,还是凡夫俗子,对心的修炼,一直是超越于物质本身的。
\n
华严经第五卷中说:“世尊凝晬处法堂,炳然照耀宫殿中!”可见,法堂早于佛陀在世时,就已经建立了。另有大方等日藏经卷一也提到,佛陀在教弟子中说:“于当来世,是中皆应起立塔寺,造作法堂!”这也充分说明,法在佛家中的重要性。
\n
话说至此,并没有班门弄斧,擅自讨论佛法之嫌,而是对法堂先做适度理解,以让我们走进法堂之后,可以心游法海,领悟其中。
\n
从山路而来,最先到达的是南天寺的法堂。而在法堂之前方,是庄严的大雄宝殿。这是佛家早已形成的格局。并且,法堂与藏经阁、念佛堂或禅房,基本是建造在一起的。
\n
眼前是一栋综合体的佛家二层建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