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1原题为当代汉英词典缘起。
\n
编一部中文词典,以仿牛津简明字典,是我数十载的夙愿。民国三十三年,书成,共六十余册,由家兄憾庐及海戈先生编成。抗战初发,毁于兵火,仅余带走美国之十三册。三十年来常怀此志,民国五十五年,退隐台北,七载辛勤,始偿素愿,受举大旨如下。
\n
国语必有详确纪载国语的词书,这个观念与字书完全不同。中国字书,一概以字为本位,不以语文中之词为本位。所以到现在,还没有由现代语言学观点编成的一本中国语文词典的专书。西方的英文、法文amp;quot;字典amp;quot;,都是以那些的国语为本体,凡国语中的词的用法及文法词类,及其变化,都纪载详尽。我国的词书,如辞源、辞海,虽然以词为单位,内容却偏于百科全书性质,未能就词论词,研究其在句中之文法地位及变化,也不能于单音组及数音组缀合所成之词,加以整理及分析。中国语言中平常的词,如:amp;quot;如果amp;quot;、amp;quot;倘使amp;quot;amp;quot;一下子amp;quot;就不屑列入。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独具只眼,能辨明词意之孳乳,遂能于六书之amp;quot;转注amp;quot;加以新解释,以amp;quot;长成amp;quot;之amp;quot;长amp;quot;与amp;quot;家长amp;quot;之amp;quot;长amp;quot;,amp;quot;命令amp;quot;之amp;quot;令amp;quot;与amp;quot;县令amp;quot;之amp;quot;令amp;quot;(段氏amp;quot;假借amp;quot;之例)认为转注。因为他通达音声之理,所以能注重语言中之音声,通其语音之转变,而超出说文研究字形的范围。
\n
中国向来无国语,因国语尚未统一。经五十年来国语统一会诸公(如吴稚晖、黎锦熙等)的高瞻远瞩,不断的讨论,始定北平话为国语。一九三二年国音常用字汇,一九四七年中华新韵颁布出版,而后读音始有统一的标准。又跟着一九一八年颁布的注音字母各处推行,始有今日普遍承认之国语与读音。又自从文学革命以来,以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