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十一年(579年),南兖州进入北朝,改名吴州,置总管刺史。广陵县随广陵郡先后属之。
\n
隋文帝(杨坚)开皇三年(583年),废广陵郡存吴州。
\n
开皇九年(589年),改吴州为扬州,置扬州总管府。其治所设在丹阳(今江苏丹阳市),广陵县属之。开皇十八年(598年),广陵县改称邗江。
\n
隋炀帝(杨广)大业元年(605年),改邗江为江阳县。大业三年(607年),改扬州为江都郡,治所位于江阳县。即郡、县治所同城,都在今日的扬州市区。
\n
唐朝初期,江阳县又变为江都县。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元年(742年),改江都郡为广陵郡。
\n
唐肃宗(李亨)乾元元年(758年),广陵郡复改扬州。
\n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记载:唐朝的扬州,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记者有二十四桥。最西浊河茶园桥(1),次东大明桥(2);入西水门有九曲桥(3),次东正当桥(4)、帅牙桥(5);南门,有下马桥(6),又东作坊桥(7);桥东河转向南,有洗马桥(8),次南桥(9);又南阿师桥(10)、周家桥(11)、小市桥(12)、广济桥(13)、新桥(14)、开明桥(15)、顾家桥(16)、通泗桥(17)、太平桥(18)、利园桥(19);出南水门有万岁桥(20)、青园桥(21),自驿桥(22)北河流东出,有参佐桥(23);次东水门东出有山光桥(24)。
\n
又自衙门下马桥直南有北三桥、中三桥、南三桥,号“九桥”,不通船,不在二十四桥之数,皆在今州城西门之外。
\n
唐文宗(李昂)太和七年(833年),30岁的唐朝诗人杜牧被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职,后转为掌书记,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这段时间,杜牧居住在扬州,对繁华的扬州颇有感慨,写下赞诗《扬州三首》。
\n
其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