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尤其是张居正,更是无条件支持戚继光。
因为这层关系,明神宗在清算张居正的时候,不可能不拿戚继光开刀。
公元1583年,戚继光被调任广东。随着好友谭纶、俞大猷等相继离世,年老体衰的戚继光请求辞职,回到了老家蓬莱。三年后,他又遭弹劾而被停发退休金。
戚继光为人慷慨豪爽,善待士卒和朋友,因此野无成田,家无余财。他罢官去职之后,穷得连请医生抓药的钱都没有了。此时,曾经深爱他的妻子王氏也离开了他。
公元1588年,戚继光贫病而死。朝廷得知他的死讯后,没有给予任何抚恤和祭典。他能诗善文,曾写过一首五律《韬钤深处》抒发壮志报国的热血情怀:
小筑惭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尊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就在戚继光停发退休金的那一年,朝廷上演旷日持久的国本之争。
太子者,国之根本也。所谓国本之争,是指皇长子朱常洛与三子朱常洵的太子之争。
明神宗极为宠爱郑皇贵妃,于是打算立其子朱常洵为太子,但李太后和朝廷大臣却执意拥立朱常洛。
朱常洛的生母王氏本是慈宁宫宫女。有一次明神宗到慈宁宫向太后请安时,因太后不在,他一时兴起宠幸了王氏。
只此一次,王氏便怀孕了。李太后知悉后,想起自己当年当宫女时的辛酸,对王氏深表同情,于是请明神宗封王氏为恭妃。
公元1586年,首辅申时行上疏,请求册立朱常洛为太子。明神宗以他年龄还小为由推托,示意过两三年后再说。大臣们怀疑他要废长立幼,纷纷上书请求册立东宫。
明神宗不愿面对朝臣一致的反对之声,开始不再临朝听政,转而沉迷六宫佳丽之中。
他的消极对抗态度,使事态愈演愈烈。百官集体要求册立太子,否则就集体辞职。明神宗无奈推说等朱常洛十五岁时册立,之后又延期至二十岁时举行册立大典。
习惯当和事佬的首辅申时行先是与大臣联合上疏反对,后又悄悄向明神宗表明心迹。此事曝光之后,申时行名誉扫地,只得灰溜溜地辞职返乡。
这次立储之争前后持续十五年之久,在李太后的强势干预下,明神宗被迫让步,立年已二十的朱常洛为太子,朱常洵为福王。
十五年纷争之中,无数大臣被斥、被贬、被杖打。这场国本之争,使申时行、王家屏、赵志皋、王锡爵等四位内阁首辅被逼辞职,先后有一百多名官员被罢官、解职或发配充军。
明神宗也被搞得心力交瘁。他贵为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