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也只谋的一个京外长史之职,远在荆州。近年来梁帝疏于政务,耽于佛事,疏远世家。近来谢家的孩子总和自己的近臣有隙,这个主意既满足了侯靖的要求,最好能敲打一下他。
此事还未传诏,却有有心人向外递了消息。高娘子向徐夫人说明之时,刚好谢溶在外正要进门。二人看她吓得面如土色,索性一打商量,准备把谢溶送出城去,跟着高娘子北上齐国。
高娘子先行出城,拜托了买自己绣样图本的常客悦春楼老板春娘子,乘机带她出城去,自己在南谯郡接应。可未料中间出了差错,回了乌衣巷谢家,不过这次谢夫人不让谢溶再回玄妙观了。
傍晚外间来了个大丫环,嘱咐婆子把谢溶收拾齐整带去拜见郎主。今日各家各房大小庶务处理的差不多了,不论长幼都是要一齐参加家宴,拜见郎主和家中主持家务的长辈。
谢溶与她这般年纪的女郎同席,但姐妹几人都是血缘不相近的,除了她是郎主本家的,其余桌上几位都是从伯从叔家的女郎,平日里也没说过什么话,女郎们也都或多或少听说过接亲的流言,但今日长辈众多的场合,好奇者也只是粗粗打量谢溶一下,便自顾着吃饭。
谢溶大伯故去好几年,只留下寡妻王氏和独子谢大郎谢峤和一个成了婚的女儿卢夫人,二伯父身体羸弱,早年丧妻,有亡妻留下的谢三郎,继妻比自己小不少,一儿一女尚在总角。自己这一房除了她最大,只有嫡母的一儿一女和一位庶子,年纪都比谢溶小上3,4岁。最小的叔父,远在武陵郡,据说刚成婚。其余的便是堂祖家的小辈了,人也认的不大全。
谢家几位主事是吃的心思不一的。谢氏起家于陈郡,为避君侧之乱被迫南迁,已然牺牲折损了大半财力人力,而今堪堪百多年就不复往日荣光。梁帝为抬举寒门,制衡士族改了官制,让庶民寒门都能致仕以牵制世家。
谢老郎主虽是任着右光禄大夫,却是毫无实权的,剩下的小辈也都是无足轻重的官职。大房孙辈谢峤容姿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