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曹操见大家求情,沉思了一会儿说:“我是主帅,治死罪是不适宜。不过,不治死罪,也要治罪,那就用我的头发来代替我的首级(即脑袋)吧!”说完他拔出了宝剑,割下了自己的一把头发。
\n
曹操“割发代首”的典故向我们揭示了依法从政、从严管理的重要性,展现了领导者的自律,再次验证了“以身作则,为人典范”的领导主题。违法必究,将能有效地行使权力而实施对团体的管理,这是形成领导威望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领导自己犯的错误,更应该赏罚分明。
\n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n
诸葛亮,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千古良相”。父母早亡,由叔父玄抚养长大,后因徐州之乱,避乱荆州,潜心向学,淡泊明志。后受刘备三顾之礼,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刘备伐吴失败,受托孤于永安,辅佐幼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先后六次进攻魏国,在治国、治军等方面发挥了非凡的才能,是以民用其力,百姓不忿;又推演兵法,作“八阵图”;造损益连弩、木牛流马;与名将司马懿、张郃等交锋,屡操胜算;最后一次北伐时采取分兵屯田之策,与司马懿大军相持百余日,但不幸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岁,谥曰忠武侯。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和怀念。
\n
诸葛亮协助刘备在成都建立了蜀汉政权,当了丞相。他一心想帮助刘备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公元年,蜀汉皇帝刘备病死。临终前,他拉着诸葛亮的手说:“你的才能高出魏帝曹丕十倍,必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如果我儿刘禅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低劣无能,你可自取而代之。”诸葛亮听后,痛哭流涕地说:“我会忠心耿耿地辅佐刘禅,一直到死。”
\n
刘备死后,诸葛亮担起了辅助刘禅治理蜀国的重任。他事必躬亲、尽心尽责,很快使蜀国恢复了国力,逐渐强盛起来。为了完成刘备生前努力统一中国的愿望,他曾先后六次率军队攻打魏国,争夺中原。公元8年冬天,诸葛亮又一次集结军队,出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