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临出征前,诸葛亮给刘禅写了篇名为《后出师表》的呈文,分析当时的形势,表示北伐的决心。文章结尾的时候,诸葛亮写了“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这句话,表明自己要忠诚谨慎地拿出全部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n
刘禅同意了他的出兵计划。诸葛亮带领大军北上,但是由于蜀魏力量相差太大,未能彻底取胜。诸葛亮并没有因为目的难以达到而灰心丧气,他一直组织进攻,最后病死在军营之中。
\n
后来,此句演变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示呕心沥血竭尽全力,贡献出自己的一切,人称卧龙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不测之机”。刘备三顾茅庐,遂允出山相助。曾舌战群儒、借东风、智算华容、三气周瑜,辅佐刘备于赤壁之战大败曹操,更取得荆州为基本。后奉命率军入川,于定军山智激老黄忠,斩杀夏侯渊,败走曹操,夺取汉中。刘备伐吴失败,受遗诏托孤,安居平五路,七纵平蛮,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手摇羽扇、运筹帷幄的潇洒形象,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心中“智慧”的代名词。
\n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n
范仲淹(989~105),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n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范仲淹《岳阳楼记》,原句为: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意思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表现出远大的政治抱负。
\n
范仲淹文武兼备、智谋过人,无论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虽只推行一年,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即使在担任地方官时,他也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n
范仲淹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卓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