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自裁军消息传出,奏折一封接一封,送入了武英殿。
\n
朱允炆翻看了几本奏折,内容大致相同,不外乎渲染裁军不利。
\n
理性地来看,这些话未必全是虚言。
\n
洪武年间朱元璋数次北伐,打击了北元主力,但因中原马匹匮乏,为形成军事优势,增兵便成为必然。
\n
加之当时日本正处在南北朝的战乱之中,不少人逃至大明沿海,成为了倭寇,为保沿海,一批卫所建立起来,京军规模也进一步扩张。
\n
到了朱允炆上台,冗军已成为了一个顽疾。
\n
朱允炆作出裁军的决断,也并非是心血来潮,而是基于对历史与实际的判断。
\n
洪武二十一年蓝玉指挥的捕鱼儿海之战,消灭了北元主力,自此之后,北元陷入衰弱期,蒙古正统鞑靼部落只能被迫与瓦剌部落联合,避免被明朝吃掉。
\n
胆战心惊的北元此时已没有了勇气与实力南下,沿海的倭患看似严重,实则只是因为分散,面广带来的严重,并不存在实质上的威胁,几千人几万人进攻东南沿海的情况并不存在。
\n
此时让朱允炆真正顾忌的,只有藩王及其三护卫。
\n
朱元璋老婆很多,孩子也多,导致朱允炆叔叔二三十个,但总的来说,真正威胁到朝廷统治的,只有九大塞王,即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庆王、肃王,再加一个内地藩王之首的周王!
\n
从历史记载来看,一些藩王虽然干过不法事,多少有点心理变态,但总归没造反的心思,算不得威胁。
\n
真正让朱允炆在意的,只有一个最大的隐患:
\n
燕王,朱棣!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