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行走在燕王府的朱棣,看着站岗的马三宝说道:“准备下,过两日随本王入京。”
\n
“遵命。”
\n
马三宝肃然答应。
\n
京师,武英殿。
\n
朱允炆召翰林院待制王绅,道:“国子监乃是朝廷人才重地,然回顾太祖之时,国子监所出英才寥寥,朕深感痛惜。希望你可进入国子监,担任博士,自监生之中遴选出机辩、锐新、富学之才,以充朝廷。”
\n
王绅应下,道:“臣定不辱命。”
\n
国子监祭酒程师周,司业张智对于王绅的到来自是欢迎,安置妥当之后,便各自忙碌。
\n
王绅并非是迂腐之人,心中清楚,皇上想要的人才是机辩、锐新、富学之才,绝非是空有学问,而无能力之士。
\n
可机辩、锐新、富学之人,哪里又容易找?
\n
王绅思虑再三,终定下了安排,去了点薄厅找了一份国子监监生名录,并其往日表现与考核进行调查。
\n
国子监的监生肄业后是可以直接被朝廷授予官职的,但监生的生活,并不好过。
\n
按照明代规制,国子监监生每个月初一、十五休假两天,其他时间,不是上课,便是自习。
\n
比如说初二、初三会讲,初四背书,初五、初六复讲,初七背书……
\n
不是会讲、便是背书与复讲。
\n
一个月中,大致十三天的时间都在背书,八天复讲,剩下的便是自修、检查学业、参与活动之类的时间。
\n
相对后世不要求死记硬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