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较差的煤炭,因为‘供不应求’而溢出的价格,只要朝廷调配得当,是能按下去一部分的,这又有利于平民百姓了。
\n
“怎么会比外间售卖的石炭更便宜?朕瞧着这也是要用模子压出来的,多一道人工...”郭敞瞧了瞧烧着的藕煤,这才烧了不久,火力倒是平稳,想着或许比过去见过的煤饼、煤块更耐烧,也不知道里头有什么说法。
\n
@无t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n
“莫不是因着用的是无用之煤屑?这少少用些,的确便宜,可要多用,便不能了。到时候怕是要比寻常炭块更多一道粉碎成末的工,又是本钱。”郭敞以为素娥是自小在宫中,不了解民间,这才漏掉了这些需要考虑的细节。
\n
“不是,官家,这些臣妾都算计过了。”素娥解释道:“粉碎成末所费不多,压模也有特意设计的模具,价格低廉,十分容易。”
\n
‘粉碎’是在古代也相对容易的加工手段,针对煤炭这种本身就不坚硬的材料,大规模粉碎更是如此。至于压模,有素娥提供的后世模具设计,那也容易——素娥上辈子儿时,藕煤使用还很普遍,她还见过人工做蜂窝煤的。
\n
效率比不上更后头的压煤机,但熟练工手一压、脚一登,脱模就是一块藕煤,也完全够用了。
\n
“更重要的是,用来制作臣妾这‘藕煤’的石炭,可以用过去弃之不用、不那么好的,如此价格自然就低了。”
\n
“用不那么好的石炭,烟尘如此少?”郭敞不会怀疑素娥的话,一直以来素娥都给他有巧思的印象,之前也弄出过不少好东西。但相信素娥的话,就更加不解了。
\n
素娥解释道:“官家,这就要说到这藕煤另一省钱之处了,其中不全是石炭,而是掺了三成的黄泥!黄泥替代部分石炭一来省钱,而来黄泥越烧只会越固结,烟尘自然就飞散不出来了,所以品质差些的石炭也无妨。”
\n
黄泥烧后固结这是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