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理解的,烧陶烧瓷就是烧泥巴呢!
\n
“妙啊!”郭敞很快想清楚了关窍,脱口赞叹。这不是他没见识,而是这和平常所见的宫廷里的‘精致玩意儿’不一样,是关系到百姓民生的!
\n
看着那藕煤燃烧,郭敞绕着转了几圈,问道:“这样一块藕煤能烧多久?”
\n
意思局内官答道:“回禀官家,小臣都试过了,若是用顺仪娘娘画图设计的炉子,能烧一个半时辰到两个时辰。”
\n
就是素娥小时候常见的那种煤炉,煤炉腔子里可以垒三块煤,最底下的是烧透了的。中间那块是烧着的,上面可以放新煤续火。另外,炉子底部还有一个落煤灰并通风的地方,通着外面,还有炉盖关开。
\n
通过炉盖调整开口大小,也能调整火势,做饭时可以火大些,平常再调小些,省煤也不妨碍取暖、烧水。
\n
郭敞又问:“这炉子该不难得吧?”
\n
郭敞觉得素娥不是那种花小钱做煤,花大钱做炉子,顾头不顾尾的人,但还是多问了这一句。而意思局内官的回答也没让他失望,表示肯定的同时,还让跟着的意思局宫人拿出提着的炉子。
\n
之前就预备着素娥要用煤炉试煤,只不过玉殿的宫女上手快,素娥也没开口提到炉子,就没用煤炉了。这时候郭敞提到,赶着邀功的意思局内官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n
郭敞粗略观察了一下那个炉子,主要是陶土做的,看着就不贵,心里就放心了。继续看燃烧着的藕煤,还让意思局内官演示怎么用这炉子,见内官将燃着的藕煤放进炉子里,新的藕煤压在上头,孔对着孔,立刻就明白了这藕煤打孔的意思(炉子里本身就有一块烧透了的藕煤)。
\n
“好、好、好!这通孔极好,便于引火,还能让石炭烧的更好。朕瞧着,倒是和灶膛里烧火,底下要留空是一个道理,不然火就要憋着了。”郭敞表示了肯定。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