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学习
汉字和中原文化,而汉人也开始对百越的传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当然,项龙的改革并非一帆风顺。一些百越部落的保守势力认为,汉人通过经济和文化的渗透,正在逐步侵占百越的独立性。他们对项龙的政策表示强烈不满,甚至开始号召民众抵制合作商会和百越议会。
“龙使者虽然聪明,但他的聪明未必是为了我们百越好。”一名反对者在集会上说道。
面对这些质疑,项龙并没有直接进行辩驳,而是通过百越议会,邀请这些反对者参与政策的制定。他耐心地倾听他们的意见,并承诺在尊重百越文化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政策内容。
这种开放的态度逐渐化解了部分反对者的敌意,一些原本持反对态度的百越部落,开始愿意试探性地参与合作商会和议会事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百越部落和汉人之间的隔阂逐渐消失。在项龙的推动下,岭南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桂林郡和苍梧郡的农业产量显著提升,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百越的文化也在这种融合中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岭南真正的未来,不是对抗,而是融合。”项龙站在龙皇岛的高台上,眺望着远方的海洋,他的目光中充满了坚定与希望。
在项龙的努力下,岭南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初见成效,但他深知,真正的融合不仅依赖经济合作与政策支持,还需要让百越与汉人从根本上建立共同的认同感。为此,他将目光转向文化教育与制度创新,希望通过深远的改变,彻底化解百越与汉人之间的隔阂。
项龙意识到,文化和教育是消弭隔阂的关键。他向赵佗提议在岭南地区创办“岭南学馆”,招收百越和汉人子弟,共同学习中原经典和百越传统知识。
“教育是一座桥梁。”项龙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