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如今,朝堂上已经不缺平民子弟了。
\n
晏承安的提议,除了一起去过北宜的大臣,还有那些平民子弟同样也站了出来。
\n
为首的,是苏寻安。
\n
苏寻安之前的科举功名给他还了回来,今年又是三年一度的春闱,苏寻安有了傅正卿的教导,顺利地走上了朝堂。
\n
名次也还不错,是大臣们商讨出来的,榜眼,进了翰林院。
\n
也可以说是内阁的备选人才了。
\n
他比很多人都清楚,从平民走到朝堂,需要付出的努力是什么。
\n
最后,老皇帝给了定论。
\n
“如今承安也长大了,其他皇子,明年的考核期就结束了,现在也算是给承安一个机会,就让他以教育出发,为期一年,同比今年,看一年之后会增长多少读书人。”
\n
“儿臣领旨。”晏承安的眼神是坚定。
\n
有了老皇帝的圣旨,晏承安就开始大刀阔斧地整改如今的教育行业。
\n
先是村学。
\n
那些人口比较少的小村子,那就三四个村子一起,共修一座学堂,选一个折中的地方。
\n
大村子,人口多的,就单独修一个学堂。
\n
雇佣的都是那些科举无望的穷秀才,村学的目的是扫盲,能教百姓识字算数就够了,不需要很高深的学问,能考上秀才功名的,哪怕是吊车尾的成绩,也是绰绰有余了。
\n
但也不是都收,晏承安从他祁哥那边要了一套测试题,人品过关的才录用。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