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发生了军事政变!这个消息迅速向全世界蔓延开来。
《莱茵日报》:莱茵社1926年12月3日电,奥斯曼帝国将军凯末尔及其支持者在伊斯坦布尔发动了一场军事政变,奥斯曼帝国苏丹默罕默德六世宣布对政府进行改组,任命凯末尔为帝国国务会议大维齐尔(首相)……
和前世大为不同,凯末尔在政变成功后,并没有废除奥斯曼帝国的君主制,将奥斯曼帝国变成共和国。
前世凯末尔接手的奥斯曼帝国时,奥斯曼实际上已经解体,变成了缩水的土耳其,而这个时空里,奥斯曼帝国虽然持续衰落,好歹挺过了一战,疆域范围虽然也大幅度缩水,但是在中东依旧占有大片领土,同时还有很多名义上的附属国。
奥斯曼帝国的实际有效国土面积,已经不到两百万平方公里。
这也比前世一战后土耳其面积要大的多,更何况奥斯曼帝国保留下来的这些领土,放在中东足以算的上农业条件比较优渥的地区。
除了奥斯曼帝国核心的安纳托利亚高原以外,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叙利亚和黎巴嫩地区,约旦河谷等都是中东重要的农业产区。
这些地区的存在,让奥斯曼帝国依旧有成为世界大国的潜力,前提是奥斯曼帝国能够将现在的版图继续维持下去。
而凯末尔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所以选择保留奥斯曼帝国君主制,如同哈布斯堡一样,奥斯曼帝国皇室同样是奥斯曼帝国各个区域间凝聚的重要纽带。
如果废除奥斯曼帝国君主制,那毫无疑问会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留下口实,所以凯末尔选择挟苏丹以令诸侯的方式来稳定国内局势,避免其他地区趁机从奥斯曼帝国脱离出去。
虽然领土经过大幅度缩水,但是奥斯曼帝国的民族结构,反而比奥匈帝国更要稳定的多,土耳其人的数量占到帝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许多非核心区域的独立,同时导致了这些地区的非土耳其民族从奥斯曼帝国中脱离,就比如基本独立的汉志,也门,高加索和里海沿岸等区域。
这也意味着,接下来只要凯末尔操作得当,奥斯曼帝国想要维持如今的版图并不算困难,至少比奥匈帝国要容易的多。
莱茵市。
对于奥斯曼帝国的政变,东非也颇为关注,因为奥斯曼帝国一直都是东非重要的市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