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皮埃尔等省内官员只能离开,接下来弗里德里希则由贝拉市市长克亚尔陪同参观本市的产业区。
贝拉市的产业区,或者说工业区依托蓬圭河口建设,众多工厂组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区域矗立在蓬圭河岸。
高耸的烟囱,向天空中排放着浓烟,在城市上空,形成一片肉眼可见的暗色洼地,这里也是东非最大的石油炼化工厂所在地。
贝拉市长克亚尔向弗里德里希介绍说:“每天都有油轮将南洋等地区的原油资源输送到贝拉港,我们当地的石油和化工企业,将这些原油进行提炼,亦或者更进一步加工成塑料,乙烯,丙烯等等产品,再通过铁路公路送往内陆的波西米亚工业区或者全国其他地区。”
“目前,我们市的一些化工产业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不过,和德国还有一定的差距。”
德国的化工业依旧是世界第一,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在一战前后,德国的化学可以说又迎来了一次跨越式,将东非和美国等国家甩在身后。
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实际上在于国情的不同,东非和美国化工业发展的条件无疑比德国要好一些,尤其是对原材料的获取上。
但这反而更容易让东非和美国相关企业不思进取。
而德国本身资源相较于其他世界大国算是比较匮乏,在一战期间,因为封锁的原因,德国企业更是不得不通过科研技术创新,从而弥补当时德国物资短缺问题,就比如合成氨,煤化工,合成橡胶,人造硝酸盐,人造纤维等等领域,德国都处在领先地位。
而且德国在部分化学工业领域本来就具备先发优势,比如合成染料,在上个世纪就被德国企业垄断了全世界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市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