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份,智云重新上市,其六千七百亿美元的市值再一次震惊世人的时候,智云旗下的智云微电子旗下,首条采用国产光刻机以及多种核心设备的28纳米工艺产线也正式投产,开始量产28纳米工艺芯片。
这意味着,国内的28纳米工艺开始自主可控,不需要担心外人卡脖子了。
同样也意味着海湾科技的HDUV-400型光刻机已经成熟,尤其是套刻精度上大有进步。
对于光刻机而言,最关键的参数有两个,一个是光源波长,比如DUV干式光刻机,则是193纳米的波长,而DUV浸润式光刻机,同样的光源下经过水的折射,可以把光源波长缩小到134纳米。
然后另外一个关键参数就是套刻精度,套刻精度有很多个说法,一般在量产工艺里使用的是MMO,也就是不同设备之间的套刻精度。
这个数据直接关系到大规模量产情况下的最小制程,良率等一系列关系性能,通常来说,只有满足五点五纳米的套刻精度,才能够实现28纳米工艺的大规模量产。
不然的话,勉强使用良率会非常低,成本高昂,不具备商业使用价值。
至于更进一步的18纳米以及十四纳米,甚至十纳米工艺这些,这就需要使用双重曝光技术,这对套刻精度要求更高,要求能够达到三点五纳米的套刻精度……
这也是为什么说十八纳米工艺节点有些尴尬的原因,因为用来生产十八纳米的光刻机,它也能用来生产十四纳米。
同样的设备,我为啥不生产十四纳米工艺的芯片?
但是再往下的七纳米,这就需要使用四重曝光,这对套刻精度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常规来说需要达到二点五纳米的套刻精度,如此才能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3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