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治要·学而
有子曰〔孔子弟子有若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仁之本与〔先能事父兄,然后仁可成〕!”
《孝经》治要
仲尼居〔仲尼,孔子字〕,曾子侍〔曾子,孔子弟子也〕。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子者,孔子〕,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以,用也。睦,亲也。至德以教之,要道以化之,是以民用和睦,上下无怨也〕。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参,名也。参不达〕?”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故曰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教人亲爱,莫善于孝,故言教之所由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本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大雅》者,诗之篇名。
无念,无忘也。聿,述也。修,治也。为孝之道,无敢忘尔先祖,当修治其德矣〕。
《孝经》治要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事父与母爱同,敬不同也〕;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事父与君敬同,爱不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兼,并也。爱与母同,敬与君同,并此二者,事父之道也〕,故以孝事君,则忠〔移事父孝,以事于君,则为忠也〕;以敬事长,则顺〔移事兄敬,以事于长,则为顺矣〕。忠顺不失,以事其上〔事君能忠,事长能顺,二者不失,可以事上也〕,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