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所生”〔忝,辱也。所生,谓父母。士为孝,当早起夜卧,无辱其父母也〕。
《孝经》治要
因天之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顺四时以奉事天道〕,分地之利〔分别五土,视其高下,此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行不为非为谨身,富不奢泰为节用,度财为费,父母不乏也〕。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己者,未之有也〔总说五孝,上从天子,下至庶人,皆当孝无终始,能行孝道,故患难不及其身。未之有者,言未之有也〕。
《孝经》治要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
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贵其异于万物也〕;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者,德之本,又何加焉〕。孝莫大于严父〔莫大于尊严其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尊严其父,莫大于配天,生事爱敬,死为神主也〕。
则周公其人也〔尊严其父,配食天者,周公为之〕。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郊者,祭天名。后稷者,周公始祖〕,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文王,周公之父。明堂,天子布政之宫。上帝者,天之别名〕。
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周公行孝朝,越裳重译来贡,是得万国之欢心也〕。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岂圣人所能加〕?
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因人尊严其父,教之为敬,因亲近于其父,教之为爱。顺人情也〕。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圣人因人情而教民,民皆乐之,故不肃而成也〕,其政不严而治〔其身正,不令而行,故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本,谓孝也〕。
父子之道,天性也〔性,常也〕,君臣之义也〔君臣非有天性,但义合耳〕。父母生之,续莫大焉〔父母生子,骨肉连属,复何加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