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相恤而亡相救,则邻居相恃,怀土而无迁志。
邻居相恃,怀土无迁志,则/民必安矣。
度时宜而立制,量民力以役赋。役赋有常,上无横求,则事事有储,而并兼之隙塞。事有储,并兼之隙塞,则/民必安矣。图远必验之近,兴事必度之民。知稼穑之艰难,重用其民,如保赤子,则/民必安矣。
《文子》治要·上义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道,而令行为右;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循俗未足多。
诵先王之书,不若闻其言;闻其言,不若得其所以言;得其所以言者,言弗能言也。故“道可道者,非常道也;名可名者,非常名也。”
故圣人所由曰道,所为曰事。道由金石,壹调不可更;事犹琴瑟,每终改调。
故法制礼乐者,治之具也,非所以为治也。
《晏子》治要·问上
景公问晏子曰:“富民安众难乎?”对曰:“易。节欲则/民富,中听则/民安。行此两者而已矣。”
《新序》治要
孟子见齐宣王于雪宫,王左右顾曰:“贤者亦有此乐耶?”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人之上者,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