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治要·微明
有功离仁义者,即见疑;有罪不失仁心者,必见信。故仁义者,事之常顺也,天下之尊爵也。
虽谋得计当,虑患而患解,图国而国存,其事有离仁义者,其功必不遂矣;言虽无中于策,其计无益于国,而心周于君,合于仁义者,身必存矣。
故曰:百言百当,不若舍趣而审仁义也。
《礼记》治要·表记
子曰:“仁有三,与仁同功而异情〔利仁、强仁,功虽与安仁者同,本情则异也〕。与仁同功,其仁未可知也;与仁同过,然后其仁可知也。仁者安仁,智者利仁,畏罪者强仁〔功者,人所贪;过者,人所避〕。”
《论语》治要·太伯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弘,大也。毅,强而能断也。士弘毅,然后能负重任,致远路也〕。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仁以为己任,重莫重焉。死而后已,远莫远焉〕?”
《论语》治要·颜渊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克己,约身〕。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一日犹见归,况终身乎〕。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行善在己,不在人〕?”
曰:“请问其目〔知其必有条目,故请问之〕。”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此四者,克己复礼之目〕。”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敬事此语,必行之〕。”
《论语》治要·颜渊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