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故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法,可谓智乎〔言因自然,既用力少而成功多〕?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恶于众也〔仁者,能由先王之道;不仁者逆道,则播扬其恶于众人也〕。”
《孟子》治要·离娄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家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之内;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犹恶醉而强酒。”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芥,草芥也。臣缘君恩以为差等〕。”
《论语》治要·卫灵公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而害仁,死而后成仁,则志士仁人不爱其身也〕。”
《文子》治要·上义
凡学者,能明于天人之分,通于治乱之本,见其终始,可谓达矣。治之本,仁义也;其末,法度也。先本后末,谓之君子;先末后本,谓之小人。
法之生也,以辅义;重法弃义,是贵其冠履而忘其头足也。仁义者,广崇也,不益其厚而张其广者毁,不广其基而增其高者覆。故不大其栋,不能任重。
重莫若国,栋莫若德。人主之有民,犹城之有基,木之有根。根深即本固,基厚即上安。故事不本于道德者,不可以为经;言不合于先王者,不可以为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