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极高的失业率让泰国国内这两年充斥着怨气和对西方金融资本的仇视。
时任泰王的拉马9世开始强调“自足经济”,而首相川力派则把努力的重点放在了金融体系改革上面,但是三年任期一晃而过,情况并没有明显改善,民间的不满越演越烈,这直接为明年民粹政府的上台埋下了伏笔。
方星河的采访内容,堪称是完美切合了泰国民间的情绪,导致一经翻译成泰文,在报纸上刚刚开始讨论,就引发了巨大的热度。
著名的佛教思想家、文化保守主义者素拉·司瓦拉作为“入世佛教”运动的倡导者,曾经多次批评西方消费主义和文化殖民,第一时间就从多种角度盛赞方星河的思想。
首先,他对方星河讲的那个“天主教与龙华寺”的小故事大加赞赏,认为华夏的佛教在入世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已经成为底层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元。
其次,他极度支持方星河关于“信仰应该自由地满足精神需求”的论述。
再次,他引用了方星河那段对于文化力量的诘问——
“它到底是形于外,亦或者化于内?它到底是一种可以描述的主义,亦或是一种不可强名的精神?它到底是尼采的权力意志,亦或者是马克思的斗争战场?”
并加以本土化改良——
“我们有着不同的国情,佛教是我们文化力量的根源,西方的那一套既不适合我们的民族特性,也不符合我们长期以来追求的心灵平静。
我和其他佛法大师在关于菩萨道的理解上有一些分化,但在这一点上具有完全的共识。
即:我们的行为可以世俗化,但精神世界必须超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