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展开描述秦汉交接的种种细节了,回到今天的主题,秦始皇身上。
\n
如果要想对秦始皇的是非功过作分析,不可避开的便是这个世人对秦始皇最大的误解——焚书坑儒。】
\n
--------------------
\n
第6章
\n
【首先要指正的是,焚书坑儒虽然常常连在一起说,但这其实是发生在不同时间的两件事情,两者的性质和程度也完全不同。
\n
秦始皇在做出这两个决策的时候,一定不会想到,这两件事对后世产生的思考,竟然会到谈及始皇便绕不开的程度。
\n
宋人称“焚坑之祸”,元人言“焚坑之厄”,明人语“焚坑之惨”,千年来古代文人墨客始终将“焚坑”一事描绘为地狱图景。
\n
一直到近现代,另一位开国伟人诗曰“全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才标志着历史风向标悄然改变。
\n
先说焚书,最先的起源也不是李斯一个人一拍脑袋,想出了这么一个“绝世好主意”。早在战国先秦,商鞅变法之际,韩非子已经提出了“燔诗书而明法令”的观点,嬴政和李斯也不过是抄一抄先辈的作业,不算是太过出格的举动。
\n
此外,和大家普遍印象中的广烧群书不同,嬴政列为禁书的对象是《诗》、《书》以及六国遗留的诸侯史书,当然,官至博士的儒生们还是可以继续研究的,因为“焚书”的目的是让一般民众不要再看这些书,以免乱了法家治国的道心。
\n
细心的始皇帝陛下还把医学、卜卦、农业生产乃至于诸子百家的实用学说都剔除在外,下一大批实用之学得以保存下来。
\n
也就是说,焚书其实是只针对五经,不涉及诸子。】
\n
天幕的意思很明显,在为秦始皇焚书一事的历史渊源作详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