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当时的崔浩正任着作郎,对于工作一向是兢兢业业,从不因拓跋珪的残暴而故意躲避,也不会为了讨好皇帝去阿谀奉承。因此,崔浩从未受过拓跋珪的谴责。
公元409年,拓跋珪被儿子拓跋绍杀害,其长子拓跋嗣为其报仇后即位,是为明元帝。
拓跋嗣对阴阳之术很感兴趣,他在继位之后非常赏识崔浩的才学,于是经常让他讲解《易经》,并且任命崔浩专门占卜吉凶,而崔浩的占卜多有应验。
例如,当时的宫中出现了兔子,命人搜索其从何处入宫却始终无果,便让崔浩占卜此事的凶吉。崔浩推测将有邻国之女送入宫中,结果次年,邻国果然向北魏进献了女子。
因此,崔浩深得明元帝的宠幸,军国密事皆要让他预测一番。
公元415年,北魏平城发生粮荒,饿死了很多百姓。有人建议迁都邺城,而崔浩却极力反对。
他认为此举虽可暂解饥荒之难,但从长远来看,都城的迁移会带走大量百姓,无论在经济还是政治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迁移的百姓会因水土不服而流行疾病,从而导致人民意志沮丧,给外敌留下进攻的机会。
因此,崔浩建议明元帝把灾区最穷的难民下派到其他地区谋生,然后让每户出租50石粮食去养活其他穷户,待以后丰收之日再还于富户。
明元帝听后非常认可他的建议,随后依次执行。果然,当地在次年的收成很好,人心也终于安定,国家在崔浩的建议之下度过了难关。明元帝也对他进行了丰厚的赏赐。
公元417年,南方的东晋太尉刘裕准备北伐后秦。北魏大臣认为刘裕是图谋不轨,不仅要拒绝刘裕的请求,还要出兵阻止他继续沿河而上。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