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如派人前往南朝慰问刘裕家属,让天下人知道北魏的仁德,为将来能够统治南方做下铺垫。而且刘裕之死必然会引起国内争权,百姓内乱之时再出征,届时便可轻松获得淮北。
然而,明元帝不听劝阻,偏要南征,仅华台之地就打了许久都没能攻下。
公元423年,明元帝病逝,拓跋焘即位,是为太武帝。崔浩于次年观测星象,发现五星聚于东方,认为此乃有利于征伐的征兆。
而拓跋焘又非常善于军事行动,于是亲自率兵向胡夏发起进攻。然而,在进攻之时突遇沙暴,军士对顺风的敌军非常有利。
有人便提出退兵的建议,日后再图。崔浩对于这样的建议大声斥责,极力支持拓跋焘逆风作战。拓跋焘这才坚定进攻的信心,重新部署,使夏军全线崩溃。最终占领了胡夏都城。
之后,拓跋焘为了避免北面柔然和南朝刘宋的两面受敌,准备集中力量向柔然发起进攻。但是群臣却提出了反对意见,并以天象不利为由劝阻拓跋焘。
然而,在崔浩面前,这些大臣都不是对手。崔浩以攻打胡夏时的遭遇进行反驳,质问大臣为何没能通过天象预测到不利局面,众位大臣被崔浩的短短几句问得哑口无言。
崔浩继续进言,认为此时正值夏季,柔然习惯在此时分散放牧。如果趁此时机出其不意发动突袭,柔然必定不能快速组织防御,此战一定成功,只怕有些将领不敢深入。
拓跋焘在崔浩的舌战之下打消了所有顾虑,于是根据出其不意的策略发起猛攻。柔然果然毫无防备,最终只能以联姻的方式进行议和。
其实北魏本来可以让柔然全军覆没,但如崔浩所料,有些将领担心敌军设伏而停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