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呵呵,”赵山河笑道,“在香港有一个叫王晶的人,据说他在19岁的时候就帮人家写剧本,最高纪录是一个晚上写了一本,而他的学历还没我高呢..…”
听到这话,张厂长的眼角突然抽了一下!要都是这样创作的话,剧本倒是多了,可是这还能看吗?还有逻辑性可言吗?还有细腻的情感表达吗?还有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性吗?啥都没有了,还能有啥呀?
这时,只见赵山河从包里拿出了一个新写的剧本,首页写着《潜伏》两个字,递了过去,“这是我新写剧本的前两集,是手稿,请您斧正。“
张厂长带着怀疑的眼光接了过来,“咦?抗战片?”
“并不是,这是一部描写我党的地下工作者,潜伏在敌人阵营内部,进行残酷斗争的谍战片。”赵山河解释着。
而当他拿起这个剧本的手稿看了一会儿后忽然发现,眼前的这个年轻人,管理能力如何还不清楚,但他的发展思路确实和普通人不太一样!当别人都在挖空心思地去写各种正面抗战题材的剧本时,他却另辟蹊径地写起了谍战剧。
“那,你准备用西影厂的人来拍吗?”张厂长问道。
“还没定,但我会选一个有想法的新锐导演来拍;至于演员,择优录用。”
“那你未来如果接手了西影,打算如何改革呢?”张厂长很关心这个问题。
“张厂长,我不打算接手西影,因为市里的意思是只允许私人参股但不能控股!而我个人对未来电影市场的理解,可能和咱们厂原来的宗旨有些出入。私人嘛,做电影肯定是要把市场放在第一位的,然后才是其它的。至于咱们西影厂内部如何改革,我个人不想做任何评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