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至于李景隆的履历,朱高煦也差不多一清二楚。
\n
洪武二十年,跟随征虏大将军冯胜的北伐部队讨伐纳哈楚。
\n
洪武二十二年,与徐辉祖—同练兵于湖广,徐辉祖驻常德,李景隆驻安陆。
\n
洪武二十四年,与徐辉祖—起往陕西等处备边。
\n
洪武二十五年,跟随冯胜,傅友德,蓝玉等人往陕西,山西,河南检阅兵马。
\n
期间,因为李景隆还被冯胜和傅友德委任整顿洮州,河州等五个卫所,平定试图叛乱的青海番人、河州羌人。
\n
哪怕能与他一同被大教场兵卒称赞的徐辉祖,在履历上也远远逊色于他。
\n
并且从他们二人在洪武年间的履历来看,朱高煦能很清楚的感受到,朱元璋更看重李景隆,因此多次派他前往地方练兵,备边,锻炼他的个人能力,提升他在地方上的威望。
\n
这样的安排,可见朱元璋对他个人能力的期待有多高,而且这么多次的任命李景隆都完成的不错,从没犯过什么错误。
\n
就这些情况来看,朱高煦并没有轻视李景隆的资格。
\n
尽管后世有人调侃他是卧底,调侃他能力不行,但在靖难之役中,李景隆确实指挥得当,没犯过什么大的错误。
\n
至于后世所传北平彰义门险些攻破,然后被李景隆嫉妒而阻止的记载,朱高煦也记得是一条假消息。
\n
真实情况是李景隆当时即将攻破内城门,因此令瞿能放弃外城门,转而带着大军联合进攻内城门。
\n
期间李景隆也没有妒忌瞿能,而是在朱棣领兵出现在永平方向时,及时将攻城重任交给瞿能,自己带兵前去截击朱棣。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