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喜喜的左手,"妻子说道,"你看这是妈妈的手,它要拉着你的左手来找你的右手。"
说着,妻子掰开孩子的手掌,然后把自己的食指伸进去,令其抓握。
"喜喜向这边使劲,那是什么东西呀?那不就是你的右手吗,"妻子牵拉着孩子的手指说道,"啊,喜喜看见右手了,那就使劲一定要摸到它!"
于是,当摸到了右手后,妻子把孩子身子慢慢回平,然后再转向另一边。
做了3遍后,妻子把孩子的左右手向中间一靠,说:"现在喜喜的左右手成了好朋友了,来来来,左手向右问好,右手再向左手致意。"
妻子掰弄着孩子的手指哄着他玩。孩子也很乐意这样,双手一挥一挥的,眼睛不停地眨呀眨,两腿也热烈的蹬呀蹬。
"看看,我们训练孩子的效果多好!你瞧,他的双手扒地扒的合在一起往嘴里放,他的腿永不闲累,很快小袜子也会被他搞掉的,变成光脚丫子了!"妻子自豪地说。
"噢,效果好就好,耐心坚持,多逗多玩,适当加大几次幅度就够了。"我说。
看着妻子将杂七杂八的故事,自觉而耐心地与主题活动相结合,一切出奇的一致,妻子的身心变得如此一体,孩子也全力跟随。看来,耐心不是“坚持”那么简单,它是需要行为情感认同相统一为前提的。
因此,孩子长到2-3个月时,会因“注意能力”发展的需要,教育者将在娱乐性与专业性方面出现分歧,区别对待,人员分工,从此开始了。
下午,6点半给校运动队训练完回到家,吃完晚饭看到孩子还没睡意,就与他做起了抓握反应的专门练习。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