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灵毓的话,直指他理论中最核心的矛盾,若人性本恶,善从何来?若教化可成,恶又何在?
不像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会说出的话,且,荀子活了这许多年,也不曾见到这样的人。
温和的,坚定的,很奇怪,有种被照耀的温暖,但不灼人,沁人肺腑,清润无声,话语间如沐春风,不伤人,不伤己,只争辩谈论,像是回到了……
稷下学宫。
但又更纯粹凛然,带着勃勃生机,带着火光点点,自由又耀眼。
这让荀子没有立即反驳,而是伸出手,看向苍老的纹路和老人的斑点。
他……老了?
半晌,荀子轻笑一声,摇了摇头。
“当年孟子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老夫嗤之以鼻,认为他太过天真,可今日听你所言,倒让老夫恍惚。”
“原来天真之众不知凡几,更是不肯回头。”
“可偏偏……老夫不想拦,也许小友你就该这样走下去。”
“但小友也要谨记,人性即便有善念,若无礼法约束,终究会因私欲而扭曲,人性若无约束,善念不过浮萍,风浪一来,顷刻覆灭,唯有礼法方能导其向善,此即‘化性起伪’,只是……”
“我亦祝你,如你所言,与天地兮永恒,与日月兮,同光。”
人群中好些士人已在晕眩或震撼,而荀子柔和了目光,欣慰而慈爱的看向对面的殷灵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