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强坐下后,老赵递给他几张工资条:“这是我过去半年的工资记录,你们对比看看。“
林晓雯接过工资条,迅速在电脑上制作了一个对比表格:“赵师傅是正式员工,每月加班60小时左右,实发工资在4800到5200元之间。而我们劳务派遣工加班同样时长,却少了将近1000元。“
“问题出在加班费的计算方式上。“老赵指着工资条上的明细,“正式工的加班费是按基本工资的1.5倍、2倍计算,而你们的加班费基数被打了八折。“
杨志强皱眉:“这合理吗?合同上明明写着同工同酬。“
“这就是问题所在。“林晓雯推了推眼镜,“我查了《劳务派遣暂行规定》,明确要求用工单位应当对劳务派遣工实行同工同酬。鑫辉电子这样做涉嫌违法。“
老赵叹了口气:“这种情况在厂里已经持续好几年了。劳务派遣公司'众诚人力'从中抽成,用工单位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我们该怎么办?“杨志强握紧了拳头,“难道就这样算了吗?“
“当然不能。“林晓雯坚定地说,“但我们需要收集更多证据,了解整个运作机制。“
三人商量后决定分头行动:老赵负责联系其他有同样遭遇的老员工;林晓雯深入研究相关法律法规;杨志强则留意日常工作中的异常情况,特别是与工资计算相关的信息。
接下来的几天,杨志强格外留意身边的细节。他发现生产线上的劳务派遣工大约占四成,大多来自偏远地区,文化程度不高,对工资计算方式一知半解。
“李哥,你觉得上个月的工资算得对吗?“午休时,杨志强试探性地问同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