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就将扩张目光转至海外。由于眼红英国人在经营殖民地方面的成就,法国试图在远东的湄公河流域建立殖民地。
\n
公元1861年,法国人占领雉棍。1862年6月5日,安南代表在雉棍签署《同法国和西班牙的友好条约》(第一次雉棍条约)。根据条约,安南割让位于湄公河三角洲的边和省(今同奈省)、嘉定省、定祥省和昆仑岛给法国。
\n
两年后的公元1863年,法国逼使金边成为法国的保护国。1867年,法国再夺得昭笃、河仙和永隆三省,并将以上六省称为交趾支那(coe),首府是雉棍。在1874年3月15日签订的第二次雉棍条约,安南政府正式承认法国对昭笃、河仙和永隆三省的割让。
\n
为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法属印度支那总督府试图探索湄公河上游,以打通来往中国内地与交趾支那的“黄金水道”。
\n
公元1866年,法属印度支那总督府派出一支探险队,名叫“湄公河探险队”,考察湄公河流域及湄公河源头。探险队一行6人,队长叫欧内斯特(erdoudartdelagree),队员都是海军军官。后来,湄公河探险队副队长,法国人弗朗西斯卡尼尔(francisgarnier),回国后发表了《印度支那探险记》。
\n
1866年6月,探险队从交趾支那(安南南部)的首府雉棍出发,沿湄公河北上,经金边,考察了刚发现不久的金边遗址。然后经暹罗、澜沧,于1867年10月进入中国滇省,再由滇省到川省,考察了长江流域。最后从汉口乘船到上海,1868年6月从上海乘船返回雉棍。
\n
整个探险历时两年零半个月,行程8000多公里。
\n
这次考察过程中,队长欧内斯特(erdoudartdelagree)因在丛林中弄坏了鞋子,赤脚行走被水蛭咬伤,因伤口溃脓于1868年3月死在中国的滇省。探险队返回巴黎后,《印度支那探险记》于1873年正式在巴黎公开发表。
\n
湄公河探险队花了近两年时间,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