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天,日上三竿,小型厂的车来拉青苞米和青毛豆。邵勇与金晓阳再次碰了下头。原因是小型厂王主席递话,可以帮助他们弄些平价细粮。晓阳的意见是弄个几百斤,过年过节改善生活。邵勇却不同意,准备都换成粗粮。
在换粮这件事上,俩人驴唇不对马嘴。邵勇主张兑换成高粱,理由是高粱有壳,耐储存,加工后,可出高粱米和米糠。有了糠,就可以搞养殖。晓阳主张兑换成苞米,理由是苞米加工后,不产生糠,没有一点浪费。现在,人的嘴还填不满,哪顾得上牲畜。俩人争得脖粗脸红,各不退让。最后,看时间实在来不及,必须给人家个准话,才折中了下,一半高粱,一半苞米。
副业队粮食进仓没多久,大队长邵普闻讯而来,他信步踱进了副业队,散工的社员路上见着,主动打着招呼。他们爱戴自己的大队长,像爱自己的父兄。
一般情况下,社员们不参与南大洋的决策,更不会反对大队长。不论邵普做出什么样的决定,他们都会不折不扣地执行。因为他们懒得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上斤斤计较,更不愿在生死攸关的大事上费脑细胞,他们一贯的做法是,大队长的思想就是他们的思想,大队长的决定就是他们的决定。这种无原则的依赖,也无形中助长了邵普的自负,让他在某些时候,并不能充分发扬民主,而是武断,甚至是刚愎自用。
邵勇进了副业队的院子,发现除了邵勇、金晓阳,再没有多余的人。更夫老马头和值班的道明、家有等人,被邵勇放回去,先行回家吃晚饭。
晓阳见邵勇留下,自己也不好先回。邵普走到西厢上的马厩边,看拴在槽头的几头牲口在吃草。邵普伸右手抓了一把,摊在掌上,左手食指边扒拉边瞧,难见里面有精料,心情格外沉重。感叹:人遭了灾,牲口也跟着遭罪啊!
晓阳眼尖,发现了邵普,喊了声:
“大队长来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