碴簌簌而落。这是越人部落的迎客信号,却让胡腾的脊背绷紧——张敞在零陵暗植的势力,正是以铜鼓声长短为讯。三短一长,意为“有追兵,速避”。
背上的窦辅忽然伸手抓向雾中摇曳的赤色藤花,花蕊间竟垂着一枚青铜铃铛。胡腾的指尖刚触到铃铛,栈道旁的岩壁突然裂开一道缝隙,樵夫打扮的汉子从石缝中闪出,手中柴刀劈断伪装成藤蔓的机关索。
“胡先生,走龙脊!”樵夫低喝一声,栈道应声翻转,露出底下暗河入口。胡腾瞥见洞壁上未干的赭石颜料,画着的正是窦氏宗祠的鸱吻纹——这是三日前在桂阳郡界见过的密符。他毫不犹豫地跃入暗河,冰水瞬间浸透衣袍,窦辅的哭声被水声淹没。
暗河尽头,是一座天然溶洞,洞顶垂下的钟乳石如巨兽獠牙。胡腾举着火把,火光映照出洞壁上的星图——萤石粉末绘制的星子闪烁着幽蓝的光芒。窦辅的指尖抚过星图,萤石粉末突然簌簌而落,露出底下的《洛书》方位。
胡腾拨动机关,岩顶垂下百张虎皮拼接的幕帐。窦辅蹒跚着扑向帐角的青铜獬豸灯,灯座转动间,暗室地面缓缓升起沙盘:湘漓二水在陶土上蜿蜒,三百处窦氏暗桩的红旗正插到零陵地界。沙盘下的青铜齿轮组与潇水真实流速联动,每一处暗桩的位置都随着水势变化而微调。
在璇玑洞中,胡腾开始了与窦辅的隐逸岁月。每日晨起,他教窦辅辨识药草,实则借采药踏勘山道。午时,胡腾带着窦辅在潇水捕鱼,鱼腹中藏有灌铅简牍,记录着洛阳的最新情报。暮间,他训练窦辅拼合《石经》残片,每复原十字即讲授一段经义,竹简背面却是窦武批注的兵法。
然而,隐逸岁月并非全然平静。建宁四年谷雨,胡腾劈开新笋准备早膳时,竹节中滚出的不是嫩芽,而是沾着尸油的箭簇。这是零陵郡失传的“竹心箭”制法,意味着暗桩已遭渗透。他猛然掀翻石案,露出底下用辰砂绘制的零陵郡兵防图——三处新标红圈正指向九嶷山南麓。
“阿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