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开世界地图一眼就能明白,这是将缓冲区设到了苏联阵营家门口,既提供现成装备,又帮忙提升战争潜力,将来万一擦枪走火,就在敌人家门口开干,本土作为大后方要保持安宁。
欧洲那边是工业恢复在先,武装在后,欧洲国家日子好过了,自己就会在意家里的坛坛罐罐,苏联的坦克洪流再不好挡也得挡,不然,家没了,老婆也没了,孩子开口第一句就是“乌拉”。
当苏联陷入欧洲泥潭,美国可以从容抗苏援欧,一战而胜最好,屡战屡败也无妨,慢慢磨就是了,欧洲打成一锅粥也伤不了美国本土分毫。
亚洲这边的海岛是武装在先,工业发展在后,只要岛链战略成型,苏联阵营陆军再强大也用不着担心,三条岛链绝对能阻止苏联坦克洪流踏上美国本土。
出于战略需要,美国是真心希望台日的工业体系尽快建立/恢复,对涉及工业的进出口一路绿灯,但对“享受”的进口卡得很严,香蕉并不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如若不是东洋人的饮食结构缺少几种维生素的摄入,需要价格相对低廉的香蕉进行补充,盟总未必会批准香蕉进口。
台湾的香蕉产量在世界上根本排不上号,不说厄瓜多尔、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这些离东洋较远的地区,虽然香蕉多且便宜,但是运输损耗过大,就是菲律宾综合条件比台湾更好,且涉及美国资本的利益,按理应该从菲律宾进口香蕉,不过为了扶持台湾,就将进口方定为台湾。
所以,尽管香蕉贸易是民间资本在进行,但总量有限制,且香蕉必须是台湾产,即贸易的利益必须落在台湾。
“台湾香蕉在国际上根本没有竞争力,今年应该是盟总说了算的最后一茬,到了明年,东洋政府自己做主,多半会把香蕉进口方向往菲律宾转移。”
陆雁苏吸了一口烟,说道:“我想进口方向转移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几年时间慢慢过渡,未来几年,东洋依然会保持主要从台湾进口香蕉,并辅以其他地区的进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