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他又皱了皱眉,感觉有点麻烦。
因为他和很多人都知道,《京报》就是皇帝办的,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皇帝的意思。
据说《京报》在发行前都由皇帝看过,甚至曾发生不满意某篇文章,勒令撤稿的事情。
这篇“特约评论员”文章能够发表出来,意味着皇帝对此是不反对的。
这让他实在不明白,皇帝为何要这样,让民众减少对上面的敬畏?
“重制礼乐,难道连如何执法都要管吗?”
“这当官可是越来越难!”
感叹着这件事情,黄立极虽然对明确礼法解释不太赞同,但也没有反对的动力。
他这个地位已经不是小官,无论执法标准怎么变,基本都影响不到自己。
尤其是如今他需要讨好皇帝,自然需要在重制礼乐上更积极地支持皇帝。
所以,在看了《京报》之后,他又看了五府勋贵和卫所世官主办的《卫报》。发现《卫报》上的文章,对安全需求的解释颇有意思。
这篇文章从《左传》中的武有七德开始,探讨什么是武德。
认为“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这七个武德,“禁暴”被列为第一的原因,就是人们有安全需求。
“戢兵”被列为第二的原因,则是除了自己有安全需求外,其他人也有安全需求。
为了安全需求得到保障,所以需要“保大”。
楚庄王将武解释为止戈的原因,也是为了在满足自己安全需求的同时,满足别人的安全需求。
毕竟武从字形来看,本意应该是持戈。
持戈的目的是止戈,满足自己安全需求的同时,满足他人的安全需求,方才是武的真意。
这让黄立极耳目一新,提笔写了一个“武”字。发现单从字形来看,武字确实更像是持戈。
至于所谓的止戈,更像是引申义。这让他不禁感叹道:
“《卫报》有大才啊!”
“竟然能重新解释‘武’字。”
“今后人们对武的认识,就不止是止戈为武了,持戈为武也会被人认可。”
身为前任首辅,名义上的文官领头人。黄立极知道武的意思是持戈还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