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戈,关乎到武人地位。
如果只是止戈,那么在没有战事的时候,武人就没什么用,地位也会降低。毕竟止戈的目的已经完成了,何必养着武人?
但是解释为持戈以止戈,那就意味着无论有没有战事,朝廷都要有武人持戈,不能有丝毫松懈。
这让武人的地位会有一个保障,不至于跌到泥地里。
所以黄立极感叹,《卫报》里面有能人。
看着这篇文章的作者,他的眉头又是一皱,因为撰稿人又是所谓的“特约评论员”。
这让他不禁暗暗猜测,是不是其中还有皇帝的意见。
毕竟《卫报》据说也是皇帝扶持的,持股的衙门还有锦衣卫。
让人把这篇文章和《京报》上的文章同样剪下来,收在一个册子里。黄立极继续看报,发现《卫报》上还有很多文章,围绕着安全需求展开。
其中一篇文章提到,不但个人有安全需求,国家也同样又安全需求。
尤其是边疆地区,要防范外夷侵害。所以这些地方的人都有服兵役的义务,在胡虏入侵时保卫安全。
同时,因为他们保卫边疆时又保卫了大明其他地方,所以这些地方需要纳税提供钱粮,甚至在形势危机时同样服役。
锦衣卫调查和惩治通虏的人,也是为了保卫大明的安全,他们是大明国家安全的守护者。
黄立极想到韩爌就是因为通虏案有倒台危机,看到这就极为痛快,赞赏道:
“那些通虏的人,就该好好惩治,谁让他们危害大明安全!”
“牵连到里面的也该强制捐纳,甚至要多向他们收钱。”
打算向皇帝建议,对山西商人的捐纳条件,要更严格一点。
同时,他也琢磨着这篇文章,认识到文章用皇帝提出的需求理论,解释了之前提出的纳税服役是大明公民的基本义务。
在皇帝愁着赋税的现在,撰稿人一定会得到皇帝赞赏,甚至得到升迁。
——
黄立极想得不错,发表那篇文章的张懋忠,已经被皇帝唤了过去。
朱由检看着他的履历道:
“你是张学颜的后人,难怪对纳税服役认识这么深刻。”
“有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