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孝廉等种类,还有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新类别,被归纳在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内。
这种做法,对弘扬正气、提高德行显然是有帮助的,熟读圣贤书的儒家臣子,对此自然不会反对。
而且很多臣子还觉得扳回了一局:在皇帝和民众不断扩充权力的现在,树立了官员的威严。
显然,他们已经认识到皇帝所说的与万民治天下不是虚言,打算在重制礼乐时,维护住官员的地位。
朱由检对官员的心态有些了解,对此还是乐见其成的。
官员的权力太大不好,有可能会把君主架空。
但是民众的权力太大同样不好,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国会,让那些没有治政经验的议员处置。
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官员和民众达成一个平衡,皇帝居中裁决,形成一个君、臣、民共治,三方互相角力、又互相依存的稳定格局。
群臣先前就对此有察觉,今日的朝会之后,感受就更明显了。
吏部侍郎李若星下朝时感叹道: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当今陛下是真的在践行啊!”
这句话引来很多臣子认可,但也有人说道:
“民贵称得上是真的,君轻却不见得。”
“而且我等臣子,位置又在哪里呢?”
“这重制礼乐,总不能把我等的地位给制没了,以后全听陛下和国会的。”
群臣闻言大笑,不认为这种事会发生。但也有人深思,因为他们确实察觉到官员的地位在下降。
很多人借此谈到了京察,以及用京察的办法对山西官员第三次清洗。抱怨官员受到的约束越来越多,崇祯朝的官是越来越难当。
眼看这些人再说下去,就要抱怨当今皇帝。负责廉政和司法事务的大学士杨景辰,轻咳一声出言道: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我等臣子忠于朝廷、忠于社稷,自然是社稷之臣。”
“将来君、臣、民共治,我等臣子居中。”
“万不可妄自菲薄,自己小觑了自己。”
这个解释,让听到的臣子眼前一亮,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