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找到了臣子的地位。
同时对杨景辰说这番话也有些愕然,惊讶于这个被皇帝提拔的铁杆帝党为何敢把臣子放在君主前面。
不过想到民众的地位还要更前,这些人也就释然了:
显然孟子的话只是说说,将来就算君臣民共治,也是“君为贵,臣次之,民为轻”。
不过不管如何,臣子都要加入进去,地位还要居中。
之前皇帝提出的“天子与万民共治天下”,开始被他们更认可的“君臣民共治天下”所取代。
杨景辰借着把“社稷”解释为“社稷之臣”,得到了很多臣子的称赞。认为他虽然效忠皇帝,却仍记得身为臣子的责任。
这样一位维护臣子地位的官员,显然是能够代表臣子的。将来成为首辅,也会让很多人服气。
韩爌看着在自己眼前发生的这件事,深深感受到压力。
因为直到现在,他这个首辅都没有明确提出自己的治国方略,都是被皇帝和臣子推着向前。
尤其是山西发生的事情,让他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地位在不稳。
如果不是皇帝为了稳定把弹劾风潮压下去,估计他现在就有可能被迫去职。
但是皇帝能保他一次,却不一定保下一次。特别是如今的首辅是任期制,他到后年八月底就要卸任。
以他现在的表现,皇帝很可能顺水推舟,让他到期离任。甚至能不能坚持到后年都是两说,有可能中途离任。
这让他深切感受到,崇祯朝的首辅不好当,尤其是他如今还有这么大的权力: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
“皇上在内阁推行责任分工,要求就是权责统一。”
“我是财经委的主任,想让皇上满意,必须把财政问题解决好。”
“尤其是明年辽东要打仗,又是一笔开支。”
去年刚担任首辅时他就和皇帝深谈过,大明最大的两个难题,就是建虏之乱和财政困难。
对于建虏之乱他不是不想插手,甚至向皇帝呈上过弟子袁崇焕所写的《五年平辽策》。
但是皇帝却对此不予理会,只是让他专心本职工作。
韩爌最初还对此有些忿懑,但是在见到其他大学士有关军事的奏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