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豆腐这活,没见你学多长时间,咋整这么溜到?”公冶安说:“那哈,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跟你家老憨叔学的,虽然学的时间不长,但我学的快。我做第一个大豆腐做得太嫩了,胎胎歪歪的拿不成个。第二次做就成功了。”黄士魁问:“做一个大豆腐,得需要多少黄豆?”公冶安说:“那哈,老式做法,泡三十五斤豆,一盘豆腐需横竖划十一刀,出一百四十四块豆腐,每块豆腐合二两半豆……”艾育梅忽然感慨起来:“细想想,其实人跟那磨道驴似的,这一生也在不停地拉磨,只不过就少了那块蒙眼布。”公冶安笑了:“那哈,大姐说的对着呢!”
闲聊一会儿,黄士魁问公冶安:“你平时不串门子,是不是有啥事儿求我?”公冶安慢吞吞地说:“那哈,拉磨没有好毛驴真耽误事儿。分队时大呱嗒匀给我的那头叫驴得有十六七岁了,它老了,拉磨费劲了……”黄士魁说:“你吭吭哧哧地说了半天,我才明白你啥意思。是不是想换一个,让我帮你看驴去?”公冶安嘻嘻一笑:“那哈,上几天我大哥在大集上真看到有卖驴的,我想去看看。那哈,大姐夫,看驴你是内行,育花说,让你跟我一块去,不然心里没底儿。”看黄士魁还在沉思,央求道,“那哈,咱是一担挑,你就别滞忸了,陪我去一趟吧。”黄士魁说:“行啊,我要不答应,你还得丁霸磨叽。‘年看驴,月看马,十天看老牛’,我看驴马还是比你有经验的。”
三道梁子农贸大集在镇东郊,是当地比较重要的交易场所,活鸡鸭、生牛马、编筐篓、炒干货,以及各样小吃,都成了换钱的商品。每逢赶大集,这里人群熙熙攘攘,吆喝声、说笑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
日上三竿时,两个人走进农贸市场大门,黄士魁小声提醒:“人挺多,把钱拿好,别喇忽。”公冶安拍拍斜肩挎在胸前的帆布兜子:“在这儿呢,丢不了。”黄士魁一边看牛马牲口,一边对公冶安说:“马的牙齿分为臼齿、犬齿和切齿。臼齿上下颌各十二枚,犬齿上下颌各两枚。计算岁口也是有说道的,两岁之前的马匹都是小马,一岁就是半个月,两岁后的马匹才是成年马匹,马长至五岁时齐口。”说得虽然很详尽,但公冶安越听越糊涂,提醒说:“那哈,大姐夫,我主要是看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