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杨一木虽然也有理解,但如果继续还从刘茂才这里拿货,刨去进货成本、散货开支各项开支,就不象前面那么赚得狠了。
这阵子他一直在考虑是不是让方强去南边另找路子建个仓库,先把进货成本打下来。实在不济,就自己在广东建厂做加工,国家三来一补政策一九七九年就已经在广东批准试点了,如果自己建厂不光能赚到加工费,供货也不会象现在这样受制于人。
玻璃厂这边,虽说打开了沪市市场,本地也有起色,省城货也铺下去了,目前看销售还算顺利,但这玩意儿不是日常低耗品,毕竟一二十块钱的东西,无论学校实验室还是企业实验室,这时候都是要算作固定资产的,管理精细得很,所以到了一定的时候,肯定会遇到瓶颈,毕竟市场总有饱和的一天。
依杨一木想法,眼下着急的是要尽快在京津、中部、南方教育资源大省建立销售处,把货铺下去。
最麻烦的就是人事架构还没完全成形,没有相应的管理人才,一旦上了规模,目前厂子里现有的这帮人肯定是不够的。
下午放学回来,也才四点钟,杨一木见杨胜利睡了,也没去打扰他,什么时候醒了,什么时候去吃饭。
自己拿个本子,坐在堂屋里写方案。
杨胜利终于醒了,晃悠着走进堂屋。
杨一木问他,“饿不?”
杨胜利瞅了眼墙上的挂钟,道,“哎呦,五点了?赶紧走,吃饭是正经。”
说着,回屋把衣服穿得整整齐齐,穿上杨一木昨晚才给的那双新皮鞋,又沾水将头发也梳了。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