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政务板块,披露了吏部员外郎古询。
他看起来向来节俭,官袍破了,也只是缝缝补补,舍不得买新官袍。
然而,被抓的时候,足足搜出数十万两白银。
你知道被抓的时候,他说什么?
‘我一分钱都没,全在这儿,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穷怕了,一分钱都不敢动,我错了’‘自从有了第一次后,就再也收不住手了……看着这些钱,就跟看着要丰收的庄稼一样。’”
……
不错!
封建时代,读书识字率低下,才造成文人掌控笔杆子,掌控舆论。
苏青想要打破文人编制出的舆论囚笼,唯有创造出新的舆论导向。
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哪里还有东西能够比报纸,更加容易掌控舆论导向。
当然,有了报纸,也需要识字的文人宣读,文人不愿意宣读怎么办?
这就是苏青与说书人交易的关键。
能够成为说书人,多数都能够认识字。
每天早上,他们只需要在报亭读报一个时辰,就能够得到两百文钱。
意外收入,还不影响说书,何乐而不为?
报亭除了让说书人宣读,还允许穷困潦倒读书人报名。
理论上说,所有的读书人,并不是一个整体。
他们也分寒门与世家。
科举制度虽为寒门子弟提供了阶层跃迁机会。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