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但世家大族通过垄断教育资源(如私塾、藏书)与人脉网络,长期把控科举选拔体系。
甚至科举阅卷的,多数都是世家把控。
世家望族考生在答题中,可以留下隐晦的标记,导致考官优先录取世家子弟。
甚至,有的时候还会出现,寒门考卷即便优秀,却被替换。
苏青利用大明日报,将这些一一暴露出来,令寒门与世家的矛盾加剧。
不过,他又是如何得知这些隐秘?
原来,在文书上签了与万安同罪的太学生们,签的时候,他们是大义凌然。
但是,等到涉及生死,为了活命,他们无所不用其极。
比如说,一个叫田宁的太学生,他攀咬太学生胡安才情不足,能成为秀才是替换了一个叫做左栏之人的秀才功名。
攀咬出太学生丁虎,与书生吴天有私仇,在吴天科举前夕将他的腿打断,造成吴天第二天无法科举。
还有松溪县知县科举县试的时候,讲究九一原则,
无论,寒门书生你学问多寡,只会录取一成,其它的九成归于县城中望族。
一桩桩一件件阴暗角落的腌臜事,都被调查出来。
随后,在大明日报文治教育板块披露,逐渐将文人整体进行割裂。
总体来看,效果还算不错。
从越来越多的寒门书生,愿意主动成为宣讲郎,也能够看出端倪。
看着报亭汇聚越来越多的百姓,苏青笑了笑,非常满意自己的壮举。
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