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搭的一件绵氅盖住。
\n
五岁的男孩,也是颇有分量,就几步路就让他有点喘。
\n
荀柔就榻边坐下歇了口气,等小孩睡得安稳,才慢慢起身,回转案前。
\n
养儿方知父母恩。
\n
他原本没想养这个孩子,但兄长心意不忍辜负,便想养便养吧,日后不必出征,养个孩子也不多难,哪知道是他想得简单了。
\n
荀柔搓了把脸醒神。
\n
来往信使已确认,幽州牧刘玄德已至易水北岸,明日就能相见。
\n
前来路上,他同谋士们商量过与刘备的会面,但实际上,所有人里最了解刘备的,是他本人。
\n
不逆亦不驯,作出此论断的,也是他。
\n
带着戏志才来,一方面是会面时候,要有人从旁补阙,免得一时疏漏,遗下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为他数年忠勤,在河东辅助段煨,外防匈奴、羌氐,内协荀铮发展织造,善战无功,缺少实绩,不好升职。
\n
他信任阿兄,然而刘备?
\n
百折不挠的昭烈帝,至五十岁还壮怀激烈的昭烈帝,能以弱势抗衡曹操的刘备,究竟看如今天下归一的局势?
\n
荀柔并不欲以恶意揣测刘备,却不得不从最坏处想。
\n
原本不该将小孩带着跋涉的,然而……
\n
“这是我兄刘伯安之子?伯安兄竟还有子嗣尚在!”
\n
刘备看着稚嫩的幼童满脸悲喜交加,而荀柔则仔细分辨着他真实情绪。
\n
易水清寒,水边宴会与以往旧宴并无不同,只是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